首页

白袜脚虐女奴

时间:2025-05-29 04:59:15 作者:警惕!看不见的“三手烟”原来更可怕 浏览量:42481

  当前正值“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南方地区出现阶段性高温,北方地区旱涝急转,华南及东南沿海台风趋于活跃,局部地区极端灾害风险增加。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日前召开会议,研究部署防汛抗洪救灾工作,强调要扎实做好农业防灾减灾工作,最大程度减少农业损失,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我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增多,给农业生产带来威胁。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因气象灾害损失粮食600亿斤左右,因病虫草害损失粮食500亿斤—600亿斤。加大灾害预警监测和防灾减灾力度,加强农田水利和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推广科学减灾技术措施,每年可再多挽回粮食损失200亿斤以上。

  自然灾害和生物灾害是导致粮食损耗的重要原因,建好农田防灾减灾工程设施是保障粮食稳产增产的基本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安全保障法》提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农业自然灾害和生物灾害监测预警体系、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机制,加强干旱、洪涝、低温、高温、风雹、台风等灾害防御防控技术研究应用和安全生产管理,落实灾害防治属地责任,加强粮食作物病虫害防治和植物检疫工作。

  当前正是秋粮作物产量形成的关键期,更要时刻绷紧防灾减灾这根弦,立足于防大汛、抗大旱、救大灾,盯紧主产区和重灾区,奋力夺取秋粮和全年农业的丰收。

  突出时效性,“防”在第一时。要加强监测预警、完善应急预案、备足救灾物资、清理农田沟渠,做好台风应对准备,把牢抗灾救灾第一道防线。借助遥感技术和大数据,提高农业气象服务精准性,为灾害应对留足“提前量”。完善农田排灌设施,减小洪涝灾害对粮食生产的影响,也便于灾后通过及时补种等措施恢复粮食生产能力。

  突出主动性,“抗”在第一线。要加强应急值守、灾情调度,适时启动应急响应;落实抢排积水、抗旱浇灌等措施。建立常态和应急兼顾的农业防灾减灾队伍,全面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有效性。分作物、分区域、分环节落实防灾减灾和田间管理关键技术,对积水农田加快排涝降渍,广辟水源及时浇灌受旱地块。

  突出针对性,“救”在关键点。及时开展“一喷多促”,加强田管和病虫防控,抓好改种补种、补栏补苗,修复水毁农田和农业设施。提高种子、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储备能力和调度能力,对受灾地块因地制宜选择生育期短的粮食作物或蔬菜作物改种补种,防止土地绝收。

  此外,还要用好市场化风险管理工具,分散、转移农业风险。探索农业巨灾保险机制,提高定价的科学化和精准化水平,提升承保理赔的服务质量。通过扩大覆盖范围、创新产品类型、提高保额标准,完善农业风险分担机制,弥补因自然灾害给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带来的经济损失,让农民种粮不亏本、有钱挣、能得利。 (作者:金观平 来源:经济日报) 【编辑:李岩】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辽宁“六地”红色印记主题展在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展出

近年来,山西围绕保障粮食安全,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当地坚持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全省农业灌溉发展新布局;锚定节水优先,全力打造高效节水灌区管理新形态;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积极探索现代化灌区建设新路径。

2024临平半程马拉松举行,吸引约1万名选手参赛

高璇和任宝茹经过讨论,定位了成功的问题、错误以及他的违法行为,不是出于人性之恶,而是出于认知差距和误区——“这个误区一方面是由于长期居高位凌驾他人之上,另外一方面就是这个社会给所谓的成功人士肆无忌惮的特权”。

华侨大学师生欢乐游园 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

对于亚太,今年是APEC成立35周年。当前,世界经济面临多种风险挑战,作为全球增长引擎,亚太大家庭如何携手再出发,备受关注。

梅赛德斯-奔驰携21款车型和数字化前瞻科技登陆2024北京国际车展

“和‘学伴’的交流非常棒,让我了解了大陆同龄人的学习和生活。”来自世新大学的大二学生詹雨洁说,落地成都后她就开始与四川大学的“学伴”交流,过去一周相处了近一半时间,“我感受到大陆的大学和台湾的大学非常不一样,未来有精力时,希望来这边交换。”

我国推出未来三年政府采购重点改革任务路线图

“近30天海外日均成交金额2万元,实现了超过60万元的海外总销售额,我们很满意。”蔡曼曼说,如今海外业务已经成为他们的重要业务板块,通过分析海外订单,他们发现抱枕和靠垫是最受海外消费者喜爱的品类,未来将推出更多花色、质地的抱枕和靠垫,满足海外消费者的需求。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